中醫將面色與五行相對應,分為五色——赤、青、黃、白、黑。中國人屬于黃種人,正常臉色應是紅黃隱隱,明潤含蓄的。但因人體質(zhì)不同,會(huì )呈現不同的臉色,不同臉色的人養生方法各不同。
面色青需養肝
面色青是經(jīng)脈阻滯,氣血不通之象。寒氣流于血脈,導致氣滯血瘀,面色會(huì )發(fā)青,經(jīng)脈氣血不通,不通則身體會(huì )發(fā)痛,也會(huì )見(jiàn)青色;還有一種是肝不好,肝病導致血不養筋,也會(huì )導致面色青。
青色與肝相對應,面色青多與肝有關(guān)。肝主藏血、疏泄,能調節血液流量和全身氣機。肝好則氣血平和,面部血液運行充足,面色紅潤有光澤。
面色青色人的養生要點(diǎn)
藥膳食療:多吃黃綠色、酸味的食物。如菠菜、油菜、芹菜、橄欖、橘子等。
食療推薦:用玫瑰花、月季花沏茶喝,對女性改善氣滯血淤、面容發(fā)青很有效。男性則可以多吃山楂、香菇、黑豆、藕等。肝臟的恢復、血液的凈化都是在睡眠中進(jìn)行的。所以養肝要在23點(diǎn)之前入睡。
面色赤色需養心
面色赤色為暑熱之色,面色紅是因為體內有熱,熱又有虛熱和實(shí)熱的差別。實(shí)熱是滿(mǎn)臉通紅,多是陽(yáng)盛之外感發(fā)熱,或有內熱;虛熱是只有顴骨兩處嫩紅,屬于陰虛火旺。
根據五行對應之說(shuō),紅色對應心,面色紅多與心有關(guān)。心主血脈,心氣能推動(dòng)血液的運行,面部是血脈最為豐富的部位,所以心臟的盛衰都可以從臉色中看出來(lái)。
面色赤色人的養生要點(diǎn)
藥膳食療:多吃紅色、苦味的食物。如胡蘿卜、草莓、紅豆、西紅柿、苦瓜、西瓜等。
食療推薦:山竹、柚子、檸檬、梨、綠豆、芝麻、銀耳、糯米、海參、海蜇、牛奶、豬皮等,可以緩和情緒,改善面色。還需注意的是心態(tài)一定要平和,千萬(wàn)不要急躁。
面色白色需養肺
健康人的臉色是白里透紅,經(jīng)常不出門(mén)在家里待著(zhù)的人皮膚也白,可病態(tài)白是色白如白蠟。面色白是氣血虛弱不能榮養機體的表現。陽(yáng)氣不足,氣血運行無(wú)力,或耗氣失血導致血脈空虛。
根據五行對應之說(shuō),白色對應肺,面色白多與肺有關(guān)。
面色白色人的養生要點(diǎn)
藥膳食療:多吃白色、辛味的食物。如白蘿卜、大蒜、雪梨、洋蔥、生姜、白果等。
食療推薦:蜜汁花生棗
制法為:紅棗100g,花生米100g,溫水泡后放鍋中加水適量,小火煮到熟軟,再加蜂蜜20g,至汁液粘稠停火,也可用高壓鍋煮30分鐘左右,蜂蜜可待花生米、紅棗熟后入鍋。紅棗補氣,花生衣補血,花生米滋潤,蜂蜜補氣,綜合功效使面色紅潤。
面色黃色需養脾
面色淡黃憔悴稱(chēng)為“萎黃”,多數是因為脾胃氣虛,營(yíng)養氣血不好所以在面色上反應;發(fā)黃而且虛浮稱(chēng)為“黃胖”,多數是因為脾虛失運,濕邪內停;面色黃而晦暗如煙熏,屬“陰黃”。
黃色與脾相對應,面色黃多與脾有關(guān)。脾是氣血生化之源,脾胃功能好則氣血旺盛、面色紅潤、肌膚彈性好!
面色黃色人的養生要點(diǎn)
藥膳食療:多吃甘味食物。如南瓜、紅薯、玉米、香蕉、山藥等。
食療推薦:八寶粥
蓮子、芡實(shí)、薏苡仁、山藥、桂圓、紅棗、白扁豆各5克、粳米l00克,煮粥食用。能益氣養血,健脾強身,適用于體虛乏力、食少納呆、氣血虧虛。
面色黑色需養腎
面色黑分為正常和異常的黑色,如曬黑或天生膚色黑,屬于正常黑色;若本來(lái)無(wú)現在有的黑色,或一塊黑色獨顯與臉上,多為異色。
面黑干焦耳齒槁,多數是腎精久耗;;面色黑而黯淡,屬于陽(yáng)氣不振;面色黑而目白,是腎氣內傷;吐瀉之后的面黑氣喘,是脫陽(yáng)的癥狀。
黑色對應腎,面色發(fā)黑多與腎有關(guān)。腎主藏精,腎精充盈、腎氣旺盛,五臟功能才能正常運行。
面色黑色的人的養生要點(diǎn)
藥膳食療:多吃黑色、咸味或膩滑的食物。如黑豆、黑木耳、黑芝麻、紫菜、海參等。
食療推薦:栗子燉白菜
制法為:生栗子200g,去殼,切成兩半,用鴨湯適量喂至熟透,再放入白菜條200g,鹽、味精少許,白菜熟后勾芡。鴨滋陰補虛,栗子健脾補腎,白菜補陰潤燥,綜合功效使面色白哲明亮。
注:此內容、圖片來(lái)源于網(wǎng)絡(luò ),非原創(chuàng )。只為中醫文化的傳播和分享,如有冒犯請聯(lián)系我們,我們第一時(shí)間刪除,感謝您的理解與支持。